会
员 登 录 |
|
日 志 分 类 |
|
BLOG 日 历 |
73 2019 - 2 48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 | |
|
最 新 日 志 |
|
精 华 日 志 |
|
热 门 排 行 |
|
最 新 评 论 |
|
日 志 搜 索 |
|
|
|
测绘雄起的忆恋 | [2017-9-6 | 刘钟生] |
---------作者:浙江省第二测绘院 刘钟生
江河清澈,山峦翠绿,沧桑巨变,
城乡繁荣昌盛,大道英姿纵横,美丽而富饶的华夏文脉,
|
测绘新人的幸福 | [2017-9-6 | 网络转载] |
在研究生期间,博物馆展示是我的研究方向。我往往为某行业设计展陈,常常为此花费数周、数月甚至整年时间,从曲水流觞到玻璃艺术,将各具特色的文物藏品巧妙组合,让观众在观摩中发现展览的灵魂所在。2015年9月,我在机缘巧合下选择了浙江省测绘资料档案馆,加入浙江测绘与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馆筹建办这个大家庭,稍显迟疑,略带好奇,一个熟悉的陌生世界等着我开启新篇。
测绘与地理信息世界使我有时莫名感到迷茫和担忧。幸而一群良师诤友时常指点在旁,我自虚心求教,拾起课本,不改初心,学习从外业到内业、从地下到太空、从晒蓝图到磁盘阵列、从经纬仪到测量机器人等知识,及时了解测绘前沿资讯,逐渐摸到测绘门槛,鼓起勇气为测绘故事搭框建架。
同时,作为一名新测绘人,我深感于老一辈测绘人甘为基石、脚踏实地的奉献精神。他们,一步一步行进,一米一米丈量,在筑梦之路上恣意挥洒热血汗水,隐忍散发耀眼光芒,完成一个又一个震撼人心的挑战。这更加坚定了我要将前人的光辉事迹与历史功勋通过古旧仪器、典型案例等来讲述他们的动人故事,让测绘精神在行业内外薪火相传。
|
一位测绘老党员的坚守 | [2017-9-6 | 网络转载] |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退休老党员胡敬尧小记
作为一名普通人,如何在平凡的一生中始终不忘初心,在党爱党,永葆党员本色。今年83岁高龄,已有61年党龄的老党员胡敬尧给出了他的答案。
走进杭州西湖区铁佛寺社区,远远地便会传来一阵叮叮当当的敲打声,顺着声音寻去,一个面积不大的修理铺映入眼前,窗口挂着一个牌子“党员义务修理铺”,是胡敬尧退休后张罗起来的。无论天晴雨雪,每天上午八点半至十点半,胡敬尧都会准时开门为大家提供义务修理服务,至今已有二十几个年头。
|
“烧烤模式”下的测绘儿郎 | [2017-8-24 | 网络转载] |
“我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第15个高温日呼啸而至,太阳翻腾着她炙烈的身形,挥舞着高达40度的热情,边和人们打着招呼,边拉响了上海的连续第10个高温橙色警报。然而,这只是疯狂一周的开始!又一波高温占领了整个城市,据上海市气象台说,未来一段时间的温度仍将漂浮在40度线上。
热吗?热!热得不想吃饭,不想睡觉,不想说话,仅剩的一丝力气也就只够想怎么干活了!“就这天,我和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了。”仍然坚挺在服务上海城市建设前沿的国测二大队测量队员们用从手机里新学来的“俏皮嗑”这样互相调侃着。
其实梅雨季节刚过,热浪就滚滚袭来了,整个上海就好像被罩在密闭的蒸锅里。在一起搞测绘的小伙伴们已经在这样的烈日下摸爬滚打了一个多月了,一出外作业就哗哗流汗,被水洗过一样。“那都不是事儿!”当适应了这样的情况后,他们“天真”的想:“别看咱是东北来的,再怎么热咱爷们也扛得住。”可谁想飙升的高温仍然会让他们“吃不消”。
|
我有一个“风一般”的好姐姐 | [2016-6-28 | 网络转载] |
5月20日,我正坐在前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的大巴上,准备赶赴测区,此时分院正在该县集中进行地理国情普查图作业。电话铃声将一路睡的迷迷糊糊的我叫醒了,“董萍的父亲去世了,她正在从测区赶回乌鲁木齐的路上,我已经安排分院工会主席代表分院去她家看望,明天我一早的火车到单位后,会立刻到她家去,你到测区后,将董萍手上的工作重新安排一下!”电话的那头是分院长朱建辉略微急促的声音,电话的内容让我瞬间睡意全无,除了惊讶和难过,脑子里在那一刻也浮现出了这两年来在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和董萍姐相处的点点滴滴。
董萍姐的性格开朗,走路、说话速度像风一样,做事利索,从不拖泥带水。2014年年初,五分院迎来了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艰巨任务,为保证能够高质量的按时完成任务,院里采用了前往测区集中作业的工作形式,远离家人的寂寞,高强度的集中作业模式让很多人都发自内心的反感和拒绝,可就是这样的情形之下,董萍姐第一个冲在前面报名,当时她的女儿正在筹备婚礼,她没有犹豫,只是说:“没关系,让她自己准备。”到了测区,每天和女儿的通话中反反复复的嘱托和交代暴露了她温柔的内心,直到女儿婚礼的前一天,她才放下手上的工作赶回去,并很快就回来继续奋战在国情普查的工作第一线。平常,只要是分院安排出差作业,董萍姐从没有拒绝过,年过50的她和大家一样,在测区坚持每天12-13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遇到特殊情况,也会和我们一起熬夜加班,始终默默无闻的工作着。
董萍姐干活的速度和她走路一样,就是一个字:快!今年的国情普查图,她才从基础测绘的测区集中作业回来,就立刻投身到普查图的制作中,前期的培训和首件产品的制作她都没有参加,但为了不耽误工作,她私下里向周围的同事么咨询了很多问题,结合她自身多年的制图经验,很快就进入了普查图制作的角色。工作中她总是将最难最大的区块包揽下来,无论从图幅的数量还是质量,都遥遥领先。当面对大家的称赞时,她却总是不好意思的直摆手,或是羞涩的赶紧转身离开,继续默默无闻的工作着。
|
阿圆的坚持 | [2016-6-28 | 网络转载] |
那年,阿圆正青春 仿佛蓝天里的一朵白云 行走在梧桐树道的林荫 校园的清风拂动衣裙 手中的书儿翻开心痕
|
作业室的灯光 | [2016-6-28 | 网络转载] |
5月底,我们在于田县阿羌测区作业。
有一天,时间已接近午夜,正准备睡了,突然听到有人在讨论调绘的问题,心想这都几点了,怎么调绘组还在清绘,于是,怀着好奇心,又从床上爬了起来。
步入作业室,首先步入眼帘的是由两张桌子拼起来的办公桌,桌子上拥挤的摆着四台电脑,我的四位同事正坐在电脑前,对今天调绘的内容进行清绘。看到他们有人眉头紧皱,就上前询问原因。他们告诉我本次调绘面临的困难还是不容小觑的,主要是因为影像片拍摄时间较早,地物及植被变化较大,部分地区新修了公路,新盖了房屋。又加之相片是黑白相片,树影等黑色地物在相片上很难判别。
|
喀什地区农村地籍测量的体会 | [2016-6-28 | 网络转载] |
地籍测量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在下测区之前专门进行了关于地籍测量方面的培训学习,为顺利完成喀什地区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测区任务提前做好了准备。
可在实际测图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居民地比较密集的地方测图速度较为缓慢,有很多地物点看不到,一站测不上几个点就要搬站,晚上回到驻地作业室进行编辑图形,编完时发现跟以前我们测地形图速度差的很远,每天才测八户左右,这样的速度会影响整个测区的进度。分院党支部书记阿不都那比·麦麦提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第二天就跟我们一起来到这个村庄作业,实地测了几个点后,他对我说:“你考虑到把仪器架到房顶上去了没有”,“语言不通,交流起来不方便,所以就没有考虑”,我回答道。于是他发挥本民族语言优势与当地村民交流后,同意我们把仪器架到房顶上去。
可当我们架到房顶上,发现管气泡多次的跑偏,就连方向也跟着一块跑偏,原来是因为房顶上全是厚厚的虚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脚架下各垫一块砖,选择一个较远的目标定向。房顶上的视线开阔,速度很快就提上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