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
员 登 录 |
|
日 志 分 类 |
|
BLOG 日 历 |
73 2017 - 4 48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 | | | | |
|
最 新 日 志 |
|
精 华 日 志 |
|
热 门 排 行 |
|
最 新 评 论 |
|
日 志 搜 索 |
|
|
|
巾帼风采 | [2015-2-4 | 网络转载] |
有人也许认为外业队都是一帮纯爷们儿,其实,在这支队伍里也有许多勇于拼搏、敢于创新、无畏艰难而又甘于奉献的“女汉子”,她们在国情普查中谱写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二地形测量队这个外业测绘队伍里就有这么一群人,她们在国情普查这一重大测绘项目中“内外兼修”。摇手轮、踩脚踏、绘等高线、编数据,为提高工作效率,她们跟随作业中队一起进驻测区,在测区驻地直接编辑作业队员当日采集的各类要素。面对海量数据的工作量,她们常常通宵达旦,昼夜伏案,用自己的艰辛努力,为国省情普查项目内业数据生产撑起了一片天。 国情普查项目工作量大、时间紧迫,长期处于紧张、加班的工作状态,女性职工面对的艰辛和困难要更多。连续日夜奋战在生产一线的女职工中,有20岁刚出头风华正茂的年轻姑娘,有书生气十足刚毕业的女大学生,有新婚燕尔的新娘,有初为人母但无暇顾及孩子的年轻妈妈,更有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姐。 遥感影像中心的张海霞是内业女职工中典型的一位。这位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的山东姑娘,自2008年便开始了她的“测绘之旅”。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到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横断山脉机载SAR测图,再到国家1:5万数据库数据更新,及至眼下的到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各种重大国家级测绘工程项目的实施都展现了她与众不同的风采。在地理国情普查项目遥感正射影像生产过程中,这位年轻的妈妈舍小家顾大家,“抛开”未满周岁的孩子,全身心投入生产。作业室里,常常可以看到她独自一人加班到深夜。针对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她积极钻研新技术、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思路,认真开展生产试验,摸索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生产技术方案,有效控制了产品质量,显著提高了国情普查项目DOM生产的工作效率。 影像中心刚刚踏入婚姻殿堂的刘钰,尚未来得及享受新婚的喜悦,便返回工作岗位,参加数字正射影像生产。她主要负责多光谱影像配准、纠正、融合、降维等生产工序。这些工序虽自动化程度较高,但工作量特别大,若不合理安排就可能导致下道工序无法如期正常开展。面对此情况,刘钰细心观察、仔细记录每个操作环节的所需时间,包括解决问题的时间,掐指一算,她吓了一跳,所用时间居然是计划时间的5倍。面对如此大的数据工作量,她冥思苦想,倘若多机同时运转,问题即可解决。于是,晚上作业室其他作业员离开后,她便一个人来回穿梭于好几台电脑之间,那种辛苦可想而知。但问题就这样在勤奋善思、努力付出下得以解决。有一次,因为有急事必需请假两天,为了不耽误工期,她利用吃饭、休息时间和熬通宵将任务提前完成,使工期进展未受到任何影响。
|
毕业后我的第一个选择 | [2015-1-16 | 网络转载] |
毕业前的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不定,是继续留在齐齐哈尔的公司工作,还是去哈尔滨寻找新的机会?一直犹豫着,因为我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选择可能决定着我一生的命运。
2014年7月4日,我毕业了,经过再三考虑,我选择了哈尔滨。满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拿着简单的行李和背包,便踏上了这班驶向未来的列车。我对自己说:旅程已经开始,期待这一路都会愉快。
几经辗转,我来到了黑龙江地理信息产业园,道路两旁的树木整齐地排列着,像是在欢迎我的加入。站在主楼门前的时候,还有些没回过神来,想着今后可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工作生活,心情渐渐地平静了下来。迈着轻快的步伐我走进了黑龙江第三测绘工程院,开始了数字化之旅。
|
我为人人 助他人成功 | [2014-11-27 | 网络转载] |
作者:穆凯
悄然间,时光迈着它那轻盈的脚步,无声无息地走过了近十个春秋,这十年的成长岁月,十年的心路历程,给我的人生旅途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十年的风尘仆仆,在我工作的路途上,一路走来,国家和单位的培养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历程,让我看到了前途的光明与希望。今天我怀着感恩的心诉说心中的感激、心中的梦想。
|
因为爱 测绘如歌 | [2014-10-24 | 网络转载] |
选择,是人生每每需要面对的。择友、择校、择偶、择业、择房、择车、选择一种信仰、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不胜枚举。有的人选择了一辈子仍旧在选择,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所爱。而在我身边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选择了一次便放弃了以后所有的选择。她们选择了测绘,这个看似有些生涩但却值得用一生去体会的行业。因为爱她们选择了属于测绘的生活方式、因为爱她们选择了属于测绘的情感思维、因为爱她们选择了将自己的汗水、青春和生命定位于属于测绘的每个点、线、面。这个群体就是黑龙江第一测绘工程院内业数字化中队。
随着国家建设的日新月异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测绘工作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短短几年,地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作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技术要求不断精益求精、工作量也成倍增长。机遇与挑战并存,收获与付出同在。没有了往昔的浑浑噩噩,云里雾里,没有了旧日的左顾右盼,朝秦暮楚。生活中好似多了几许期冀,工作中平添了许多辛劳和责任。重压之下,我们这个群体展现出测绘人所特有的坚韧和进取。我们这个群体是一个女性占绝大多数的集体,她们中间有许多人的父亲、母亲、丈夫是测绘人。她们身上流淌着测绘人的血液,思想中镌刻着测绘情深。我时常用一个女人的触觉去感受我身边这群测绘人。
|
与测绘共奋进 | [2014-8-25 | 杨永梅] |
雷锋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作出最大的贡献。 曾几何时,我无数次梦想未来,寻找自己的位置。岁月如白驹过隙,经过十几年“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习,在面对人生道路延伸的方向,无悔地选择了测绘这片广袤的热土。带着青春的热血,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不知不觉我已与测绘相伴了8年。 回首往事,我忘不了工作中测绘前辈们那谆谆无私的言传身教,忘不了工作中同事们尽力拼搏的身影。我学会了成长,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合作与竞争,学会了彼此信赖,也学会如何不断地超越自己。相互信任是团队力量的基础,相互鼓励是团队力量的源泉,相互补位是团队力量的保障。一起走过的日子,风雨同舟中使我获得了知识,我们相互扶持、互相鼓励。同事们温馨的笑容,工作中温暖的气氛,让我学会去爱,去坚持,去相信未来! 21世纪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世纪,地理信息产业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大幅激增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得到全面提升,地理信息产品由静态向实时动态模式转变,地理信息产品正在政府部门和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年代,测绘工作者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追求测绘成果的高质量,必须有爱好学习的主动精神和强烈的上进心,根据岗位工作的实际,立志岗位成才,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不断用新知识和新技术丰富自己,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争做学习型、知识型员工。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坚定的意志、积极向上的信念、炽热的感情,是生命的源泉在搏击不息的涌流。每一次的团队合作都是一个小小的成就标志,鼓励效果不可估量。每一次的挫折,都是生活交给的作业,在曲曲折折中苦寻正确的答案,而每经历一次,都会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如果永远都一帆风顺、不经历挫折的人,他的人生书集就只有一些虚浮的文字,没有色彩,没有激情;如果人生的每一天都千篇一律,年龄上他在长大,但心态上他却还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有点风雨就会被击倒。
|
一碗饺子香 | [2014-8-21 | 网络转载] |
中国人爱吃饺子,团圆吃思乡时更要吃,和面粉声、擀皮声、拌馅声,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吵吵闹闹,就有了家的温馨。托里县国情普查的测绘员已经很久没回家了,他们用浓浓饺子香寄托对家人的思念。
赶着早市买来菜、肉、调料的师傅一回来就看见几个准备捡菜的女生在水池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秀出自己包饺子技术。和面不是简单的水加面,得有比例,要把面和得既有劲又不会硬,既柔软又不易粘连,直至将面团用力来回揉捏至表面光滑才算完成第一步。擀皮子也是一个磨练人的活,饺子皮得大小均匀,中间厚边上薄,这样才不容易破皮。
|
地图背后的秘密——消逝的传说 | [2014-7-22 | 刘军] |
看似不过用若干线条,或是简易图形标注的一纸地图,实则包罗万象,奥妙无穷。看其表,地理山川、国界城郭、气象物候,无不一目了然。观其内,王朝更迭、民族融合,乃至尘封史讳、宫闱秘闻,无不暗藏其中。 地图究竟从何而来,因谁而生?史册无明确记载,学界无明确定论。既如此,地图之源难道果真是一宗旷古至今不得其解的悬案吗? 历史是一团燃烧的火焰,触摸地图炙手可热的余温,地图的源起、兴盛、腾达,以及它背后隐藏的千古未解之谜,便会不经意间悄然显山露水。本报今起推出《前卫话地图》栏目,讲述地图背后的秘密,一窥地图的前世今生,让地图向读者倾诉那些尘封已久的悠悠往事。
中国地图的起源,与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首伏羲氏有着极深的渊源。
|
“老房”再启航 | [2014-5-12 | 李琛] |
在云南省测绘工程院的基地内,坐落着一幢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老房子,外观上看锈迹斑斑,满是岁月的印记。但这里却是我们从事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大本营,和她落寞的外表相比,里面是一片热火朝天。 房屋修建之初是用作测绘外业职工宿舍和食堂,随着单位的发展,职工住宿条件不断改善,大家渐渐搬出了这幢楼。后来,单位把这里改造成了简易的招待所,解决一些往来人员的住宿问题。2008年底,基地进行改造,原来的办公楼被拆除,这幢老房就成为了测绘作业室。 2013年,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拉开帷幕,我们积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准备大干一番。在办公用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单位把这幢老房重新布局,作为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主战场”,老房再次扬帆起航。 说来这幢老房应该算得上是全国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条件较差的办公场所了。楼房共有三层,每层有10间房,房内光线暗淡,通风不好,是典型的冬冷夏热,由于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墙皮开裂,地面凹凸不平。楼内大一点的房间约有20多平方米,小一点的房间不足10平方米,由于空间狭小和电脑散热,房间里的温度总是比室外气温高一两度,加上人多房少,每个人的工作空间都很小。但是方寸之地,错落有致,楼内作业室、检查室分布合理,房内计算机、打印机摆放有序。就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大家热情高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为了圆满完成普查任务,我们加班加点,采取“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并肩作战。每当夜幕降临,周围渐渐沉静,老房却还是灯火通明,键盘声、鼠标声响彻夜空。大家说这样形容老房:远看是落寞的,近看是陈旧的,走进去是朝气蓬勃的。
|
档案在我心里 | [2014-1-21 | 张玉群] |
每当提起档案,我心底就会感到一丝亲切和暖意。档案虽然无声无息,但因为与它朝夕相伴,我和它已经成为好朋友,它俨然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刚接触档案时,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到底什么是档案?就是所谓的“故纸堆”吗?带着疑问急急忙忙去查字典,字典里寥寥数语,只是说档案是分类保管的文件、材料。怎么分类,如何保管,我有一大堆问题在等待答案。看来管理档案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它是很大的一门学问或者科学。 “万事开头难”。好在身边有老师、前辈,还有书本,一边干一边学,在实践中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那些文件、材料也渐渐地清晰起来,虽然很多都是平实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藻,但细细读来却仿佛是一个个跳动的字符。鲜活的人物、事迹慢慢浮现在眼前,字里行间留下的是奋战在各个岗位的同志们辛勤劳动的身影,在广袤平原,在白山黑水,在沙漠戈壁,在雪域高原,测绘人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描绘了祖国壮美的锦绣山河;就是在那万里之遥的南极冰川大陆,也留下测绘人不断探索的足迹:那里有他们挥洒的汗水,激扬的青春。这些文件、资料承载了太多太多,作为档案工作者,我们不应忘记,我们更应好好珍存。 随着对档案管理工作了解的逐渐深入,我发现公文的收发、流转虽然重复,但却极其重要,特别是密级较高的文件更是来不得半点差错。人不是机器,有时也会犯错,但是在日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下,只要严格按照工作流程,精准操作,无缝对接,就能少犯错或不犯错。我比较喜欢看北京电视台一档叫做《档案》的纪实片,主持人在镜头前娓娓道来,当他播放珍贵的胶片或幻灯片时,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就呈现在我面前。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文件展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历史不能忘记,更不应该忘记为我们留下如此宝贵资料的人们。在那动荡的年代,这些资料、文件也曾辗转迁徙,但在几代档案人的守护下仍然完好地保存到今天,真应该感谢默默付出的他们。 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技术快速更新的时代,存储介质升级换代,办公应用软件推陈出新,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更带来了新的机遇。人们摇动笨重的档案柜所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可能将离我们越来越远,直至消失;未来你只需轻点一下鼠标,一切尽在眼前。在这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我们档案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再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要加倍努力,做不断进取的档案人。
|
徐红华:身病志坚 守护质量 | [2013-12-18 | 网络转载] |
徐红华,湖北省航测遥感院一名质检人员,32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诠释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生价值观。她10多年前就身患癌症,几度病危,两次大手术,身心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但她凭着对测绘事业的忠诚,坚守在质量检查第一线,忘我工作,无怨无悔。 善待生活,笑对人生。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徐红华担任作业采集项目负责人,为了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她和同事们主动放弃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加班加点。长期的劳累使徐红华的身体越来越差,有两次竟昏倒在工作台上。但她只是稍作休息,又接着投入工作中。她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2001年,年仅30多岁的她,被诊断为恶性脑胶质瘤。这是所有癌症中复发率最高的。但她没有被病魔所吓倒,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医生进行科学治疗。4个多月后,她便毅然返回所热爱的工作岗位,与同事们一起忘我工作。2011年7月,不幸再次降临。在全院职工身体检查中,徐红华又被查出纵隔B2型胸腺瘤,再一次入院手术治疗。大手术4个月后,人们再次看到她在岗位上忙碌的身影。“我要坚强,既然阎王爷不收我,我就要好好地工作、好好地生活,为测绘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朴实而又有力的言语,深深感染着周围的干部职工。 徐红华对生活的态度乐观、积极,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她把劲头聚焦在“干”字上,把功夫下在行动上,争做“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职工。她患癌症后,医院几次发出病危通知。同事们劝她注意身体多休息,不要那么拼命工作。可她说:“宁愿倒在岗位上,也绝不躺在病床上。”她一边积极配合治疗,一边坚持工作。 坚守信念,奉献事业。徐红华忘我工作,但工作与生活没能兼顾,她觉得是一个遗憾。年轻时,她丈夫常年被派往外地做工程,孩子幼小,她是“一根蜡烛两头烧”,常常是顾了工作,忘了家和孩子。经常为了工作,把孩子交给家人照顾。最终,家庭破裂,夫妻离异。不幸的遭遇,沉痛的打击,并没有摧毁她的追求。她仍然坚持着自己当初的选择,用学习和工作不断充实生活。 为适应新形势下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需要,徐红华始终坚持边工作、边学习,做到“两不误”。她采取读书、上网、请教有经验的同行等多种方式,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并把所学的知识用于指导实际工作。她不仅自己学习,还鼓励年轻的职工一起学,与大家交流工作心得,手把手地教导新进人员。她精湛的技术和不藏私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大家的称赞。面对表扬,她爽朗笑道: “我只是发扬院里‘传帮带’的老传统而已。”
|
|